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創造石雕的力與美 港區藝術中心邀請石雕藝術家陳松展出|臺中市港區藝術中心

新聞/訊息
:::

創造石雕的力與美 港區藝術中心邀請石雕藝術家陳松展出

臺中市港區藝術中心自即日起至4月24日(星期日)止在展覽室A展出「陳雕新創•松青葉茂–陳松雕塑展」。本次展覽邀請從大肚山紅土地上成長的知名雕刻家陳松,展出136件精彩的石雕與銅雕、FRP及複合石材等作品,歡迎各界藝文同好前往欣賞。

文化局副局長曾能汀表示,自己在擔任文化中心承辦人員時就與陳松老師結識,到現在已超過30年。石雕可以很傳統,但陳松的作品卻是非常新創;老師教養培育無數石雕愛好者,在大肚山上就地取材,作育英才。老師的天份與堅持在石雕領域上獲得相當的成就與肯定。除了在石雕藝術之外,老師在全國公共藝術領域也投入非常多的心力,時常在市府有需要時大力幫忙、也提出政策建議。這次在港區藝術中心展出這麼多的藝術品,謹代表市長及局長向老師致意,並歡迎大家前來欣賞。

港區藝術中心表示,陳松老師長年致力推廣石雕藝術,1986年與王水河、謝棟樑、黃映蒲等人成立臺中市雕塑學會(以前稱中部雕塑協會),並在家鄉沙鹿創立「陳松雕塑工作室」教育後輩無數。

港區藝術中心指出,本次展覽為陳松歷年主題創作中的精品,其中「農民」、「迴旋」、「E世代的環」、「站穩在地,放眼國際」等系列,透過具象或抽象的作品表達臺灣從四、五十年代至今的文化、政治變遷;而在「自由創作」系列中,陳松透過人物或動物相互依偎刻畫親情和愛情,讓觀賞者直接感受作品中含蓄卻又濃烈的情感。

藝術家陳松說,「文學家和史學家用筆所書寫的臺灣歷史和生命經驗,雕刻家用雕刻刀可以更直觀地表達出來!」,如作品《阿嬤》那堅毅的臉龐和緊抿的嘴唇,就像是每個人心中祖母的形象。她的面容是一個時代的縮影,是那一代女性共有的特質,從這件作品中,彷彿看到了已逝去的艱辛又質樸的歲月。他希望藉由作品中的人物,喚醒人們深藏的記憶。

在這次展出作品中,「人物肖像系列」與「半身像系列」,是少有的銅像雕塑,除了掌握人物的真實像貌,還要能傳達主人翁特殊的精氣神及微妙的氣質;「荷花系列」,從堅硬的岩石中,伸展出柔軟的荷葉和花苞,大地孕育萬物,泥土地凝煉成石,而生命誕生其中,花開花謝猶如人生;「山水系列」是對人破壞環境的控訴,透由堆疊、線條的處理,呈現土石流磅礡震撼、泥流滾動的氣勢,令人傷痛;而「大肚山系列」則以抽象的手法,讚嘆孕育自己的鄉土大地,表達一份感恩和蓬勃生機。

港區藝術中心貼心提醒,為因應新冠疫情變化,請民眾入館參觀及參與活動時,均配合實聯制、量測體溫、雙手消毒、全程佩戴口罩、保持安全社交距離及禁止飲食等防疫措施,共同維護安心的藝文欣賞環境。更多資訊請至港區藝術中心官網(http://www.tcsac.gov.tw/)查詢。

今日開幕式現場,文化局副局長曾能汀、展出藝術家陳松、臺中市議員王立任與楊典忠、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辦公室副主任王木炎、臺中市議會議長張清照服務處主任王炤銘、議員陳廷秀服務處秘書童永樺、臺灣雕塑協會理事長陳齊川、臺中市雕塑協會理事長黃澤華、興台彩色印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政雄、臺中市後備指揮部沙鹿區後備軍人輔導中心主任陳政融、臺中市石雕協會理事長林嘉慧、中部水彩畫會理事長林俊寅、臺中市藝術家協會理事長朱孝慈、雕塑藝術家黃映蒲、藝術家黃淨琪、廖述乾、童建銘、李榮鈞等多位藝術家皆出席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