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灣美術新貌獎即日起港藝中心登場 吳玳瑩作品《觀想》獲首獎|臺中市港區藝術中心

新聞/訊息
:::

臺灣美術新貌獎即日起港藝中心登場 吳玳瑩作品《觀想》獲首獎

「2022臺灣美術新貌獎」今(6)日在臺中市港區藝術中心舉行頒獎典禮,這項以鼓勵原創精神,獎掖獨特、前衛及創新風格的當代藝術創作競賽,今年從來自全國166件參賽作品中評選出40件優秀作品參展,其中出身臺中的吳玳瑩以作品《觀想》獲頒首獎「新貌獎」殊榮,展期自即日起至9月4日止,歡迎民眾踴躍前往欣賞。

文化局長陳佳君表示,臺中市是一個文化薈萃的城市,光是資深藝術家就超過百位以上,港區藝術中心的藝術家建置也超過580位的資料,可見臺中的藝文創作人才源源不絕且相當豐沛。而本屆「臺灣美術新貌獎」的得獎作品,不但具有藝術創造性,且對生活的觀察不但深入,且有獨到的見解。謹代表市長盧秀燕恭喜各位得獎者,也希望得獎者繼續創作不墜,也祝現場來賓健康快樂。

文化局表示,「臺灣美術新貌獎」今年已邁入第22屆,為廣納臺灣當代美術多元創新的表現方式,打破媒材和類別的侷限,開放具中華民國國籍的美術創作者參賽。從每年參賽作品中,可以看到藝術家們不斷突破創作媒材和表現觀念,以跨領域的創新手法,展現出當代藝術多樣化的語彙和新穎風貌,除了有自身記憶或經驗的再現,也不乏對社會、生命、環境等議題的關懷。

評審團召集人林文海說,綜觀本屆參選作品,新一代的年輕藝術工作者思想開闊,媒材運用多元,表現題材包括對人的生存與社會隱喻、材質與造型的獨特性、視覺幻象、異想世界、個人內在品味、情感記憶等。在表現形式上,則融匯影像、多媒體裝置,呈現出跨領域的發展趨勢和自身的包容力。

獲得本屆新貌獎的吳玳瑩表示,這次獲得首獎,要感謝評審給予的肯定,讓我有信心將植物媒材繼續發展下去。《觀想》這件作品主要是呈現微觀世界的樣貌,以及植物媒材的製作過程。媒材的製作用了近一年的時間從採集、乾燥到研磨,才有現在所看到的植物色粉,因為得來不易也更加珍惜大自然給予的恩惠。感謝臺中市提供這樣的藝術平台給藝術創作者展出的機會,讓更多人看見藝術的多樣性。

文化局說明,本屆參賽作品共有166件,經過初審及複審二階段評選作業,從材質運用、製作技巧、時代意義及創意表現等綜合評比,最後有40件作品進入複審參展,並選出「新貌獎」1名及「評審團獎」3名。

 今年首獎「新貌獎」為吳玳瑩作品《觀想》,獲得獎金30萬元。吳玳瑩是臺中市人,目前就讀臺北市立大學視覺藝術系碩士班,得獎作品透過昆蟲的視角觀看世界的生成,重新建構化作粉塵植物的新樣貌,表現出物種之間互動的奧妙和無聲息的溝通,充滿詩意。她說:「植物化作粉塵後,雖然像塵埃一樣渺小,卻是如實的存在。我想在作品中探討,當萬物歷經成住與敗空,究竟事物的存在是真實,還是觀看當下才是真實。」,他也開心的談到,創作期間父母很努力幫忙蒐集植物創作媒材,所以領取的獎金也會和家人一起分享。

此外,本屆「評審團獎」共有3件作品獲獎,分別獲得10萬元獎金。唐藝庭的《超完美社區》以1:12的袖珍尺寸與類似舞臺背景方式,記錄城市中成排街屋的鐵窗所裝載的居民生活痕跡和記憶;湛文甫的《爾安:鬼星此去二八里》作品集結南臺灣月世界的惡地群山化為地獄景象,卻以卡漫式的鮮麗色彩扭轉地獄的陰森感受,思考人生的因果和來世的選擇;林純廷的《路上逃離》以細緻的金工材質構成立體作品,表現在車水馬龍的路口舉辦的一場賽馬活動,以及動物們逃離馬戲團回到原生地重獲自由的故事,帶給觀者深刻省思。3位創作者都很感謝這得來不易的獎金及肯定,將以這份獎金當成購買創作媒材的費用,繼續創作下去。

今日頒獎典禮活動現場,文化局長陳佳君、臺中市議員王立任、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服務處副主任王木炎、臺中市議會議長張清照服務處主任王炤銘、臺中市議員楊典忠服務處秘書張冑飛、臺中市議員陳廷秀服務處秘書童永樺、本屆新貌評審團召集人也是東海大學專任客座教授林文海皆出席盛會。

「2022臺灣美術新貌獎」即日起在港區藝術中心展出至9月4日止,為落實防疫措施,現場採單一出入口,請入館民眾配合量測體溫、全程佩戴口罩且禁止飲食,公共空間並定時清潔消毒,提供民眾安全的藝文欣賞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