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清水眷村三屆駐村藝術家齊聚 分享駐村經驗激盪創作靈感|臺中市港區藝術中心

新聞/訊息
:::

清水眷村三屆駐村藝術家齊聚 分享駐村經驗激盪創作靈感

臺中清水眷村文化園區在日前辦理了歷屆駐村藝術家回村座談,邀請第一、二屆駐村藝術家邱煦湄、林資芬及中空場域團隊成員張家翔與今年度新進駐村藝術家們交流過去經驗,期盼透過駐村學長姐們的傳承與分享,進一步建立起歷屆進駐藝術家之間的連結網絡。而本次交流也特別開放民眾報名聆聽,一同了解藝術家在清水眷村駐村創作的生活點滴。

文化局表示,清水眷村除了是獲得國防部核定保存之全國13處眷村文化園區,也是全國唯一擁有考古遺址和聚落建築群雙重文化資產身份的眷村,前身為眷村「信義新村」是空軍後勤的眷舍,地下有中社考古遺址,在特殊的空間紋理下,港區藝術中心自前年起首度徵選藝術家進駐,今年邁入第三年,受到各界好評。獲選藝術家將透過擅長的媒材及生命經歷,走入清水眷村特殊的軍備後勤歷史空間,以創作重新詮釋,發展出專屬清眷的作品,也藉此扶植優秀藝術人才,搭建當代藝術交流平臺。

受邀分享藝術家邱煦湄,是第一屆的駐村藝術家,她在駐村期間以手工藝、互助、小花園、圖像作為元素,發展宛如眷村生活樣貌的駐村作品,本次除分享如何在駐村時收集眷村圖像並轉化添加個人創作靈感外,對於駐村期間工作室空間運用,及如何透過課程設計來與民眾互動,建立彼此關係等,也提供許多寶貴經驗。而第二屆駐村藝術家林資芬老師則提到,自己生長背景為都市,在清水駐村期間看著後院前的稻田收了又長,感受土地生生不息的能量,也讓自己更關注土地及自然環境的節氣變化,而受清水海線「風」的啟發,同時也觀察到清水眷村居民生活曾與空軍廠房裡的降落傘息息相關,因此創作《風起的種子》、《王蓮展葉》等作品,以其擅長的當代廢棄物及日常不被注意的生活物件為創作,希望將過往的在地故事結合資源不浪費的創作型態呈現出來。

另外,藝術家張家翔與彰化師範大學美術系研究所三位同學蔡尚寬、吳宏德、許淳珺共組「中空場域」團隊,他除分享進駐期間成員於空間所呈現的多檔精彩聯展外,也特別提及團隊嘗試策展辦理跨校聯展及主題展覽的歷程,他談到創作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創作,但駐村生活讓自己的創作加入調味並從中連結更多人事物,也讓能量得以匯集、擴張。在清水駐村除讓成員們對不同空間的策展有了更大進步外,能與其他同年齡層或不同年齡層的藝術家交流,亦或透過作品與作品間彼此對話,對其往後創作更累積下許多可被紀錄的成果,團隊成員之一的蔡尚寬,先前即以進駐期間作品《聚點‧清水》榮獲了「111年全國美術展」綜合媒材類銀牌獎。

港區藝術中心進一步表示,清水眷村文化園區藉由藝術家進駐計畫,鼓勵前衛、新銳、實驗性的創作與交流,已成為「培植當代藝術的沃土」,駐村藝術家亦屢獲國內大獎,期盼藉由本次邀請歷屆藝術家的返村分享,除提供藝術家們深入交流機會,彼此激盪創作火花外,也讓民眾對於駐村計畫及藝術創作過程有更深入的認識。後續9月17日進駐藝術家們還將舉辦聯合開放日活動,10月份本年度駐村藝術家的成果展演也緊接登場,歡迎民眾持續關注,並抽空到訪清水眷村,近距離感受藝術家駐地創作所綻放的藝術之美。更多活動資訊請上港區藝術中心官網(http://www.tcsac.gov.tw)或清水眷村文化園區臉書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art436/)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