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隱逸山林 樂藝耕讀 陳士侯創作展港區藝術中心展出|臺中市港區藝術中心

新聞/訊息
:::

隱逸山林 樂藝耕讀 陳士侯創作展港區藝術中心展出

臺中市港區藝術中心自4月30日起至6月19日止舉行「樂藝耕讀–陳士侯創作展」,藝術家陳士侯以自然為師,畫胸中丘壑,把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藉著丹青重彩自在揮灑分享美的體悟,歡迎民眾與藝術家進行一場心靈與美學的對話。

臺中市文化局副局長曾能汀表示,陳士侯老師去年第一次回故鄉展覽,卻遇到疫情封館而無法展出,今年終於等到開展的來臨。而老師這一年來創作不間斷,現場比對去年的畫冊,即可發現多了不少新作品。此外老師將畫作應用在陶盤、陶壺與服飾,站在公部門的立場,對好作品的打造與推廣,應該大大的鼓勵。也希望全國喜好藝文的民眾前來港區藝術中心欣賞非常難得的極致工筆創作。

港區藝術中心表示,陳士侯老師出生臺中清水,自清水高中畢業後才北上進入國立藝專就讀。他的童年在抓泥鰍、撿田螺、挖蚯蚓、抓青蛙、爬木瓜樹、摘荔枝龍眼的歲月中長大,早年在家鄉除了上學,幾乎成天與農田村野為伴,從犁田整理、插秧、施肥、除草到收割,熟悉種植稻米蔬果等農作。藝專畢業後,他就自然地以昔時親身經歷過的鄉土生活作為繪畫的素材,把對鄉土的濃濃情懷揮灑得淋漓盡致。

陳士侯說,很高興受到臺中市政府文化局的邀請回到故鄉清水的港區藝術中心展出。目前他在桃園大溪開地種植蔬菜花果,過著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鄉居隱逸生活。山居歲月,潛心作畫,入畫的素材就是他園子裡種植的蔬菜花果。從每日照顧這些花卉蔬果的生命中,仔細觀察一花一葉的四時榮枯變化,以及蟲鳥在花果蔬葉間進進出出的脈動情態。這次展出的《絲瓜百吉圖》、《山茶花與藍鵲》、《牡丹孔雀》、《向日葵》、《紫藤花》和《臺灣原生種蝴蝶蘭》等,都是在他居家周遭俯拾即是的創作題材。尤其是《絲瓜百吉圖》,是配合工作室的工作桌,14尺長5尺寬的長度,以自己養的雞與自己種的絲瓜為題材,畫面恬靜而豐富,是自己很喜歡的作品。

陳士侯表示,這次展覽還有一個主題為佛像,當初為配合佛經的出版,在35歲到42歲,總共畫了36尊的主尊佛,這是一個很大的機緣。他並說這36幅作品並無外流任何一張,每張畫約一個月,如《阿彌陀佛》、《韋陀菩薩》、《普賢菩薩》等,來到藝術中心這麼大的場地,展出是更為合適的。

今日開幕式現場,文化局副局長曾能汀、展出藝術家陳士侯、立法委員楊瓊瓔、臺中市政府參事陳志聲、臺中市議員楊典忠、臺中市議會議長張清照服務處主任王炤銘、臺中市議會副議長服務處秘書蔡連定、臺中市議員陳廷秀服務處秘書童永樺、前國立歷史博物館主任秘書徐天福、台灣美術文化交流協會理事長楊志文、財團法人楊丁文教基金會董事王烟超、知名藝術家陳文濱、童建銘、史嘉祥、楊美玲、陳維銓及多位藝術家出席盛會。展覽現場另因陳士侯向親友辭謝花圈花籃,於是貴賓們透過台灣美術文化交流基金會的協助彙整集資新台幣24萬元,贈與清水在地的財團法人楊丁文教基金會,賡續辦理國中小學獎助學金來培植菁英,造福社會。

港區藝術中心指出,因應國內疫情升溫,均落實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防疫規範,請民眾參與活動時配合量測體溫、手部酒精消毒、全程佩戴口罩及保持安全社交距離,並鼓勵大家完成第三劑疫苗注射以加強健康防護,安心參與各項活動。更多資訊請至港區藝術中心官網(http://www.tcsac.gov.tw/)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