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清眷森活藝術節「艸木漫蔓」 邀民眾藝術漫步「森」呼吸|臺中市港區藝術中心

新聞/訊息
:::

清眷森活藝術節「艸木漫蔓」 邀民眾藝術漫步「森」呼吸

臺中清水眷村文化園區自即日起至5月8日止推出「111年清眷森活藝術節」,邀請藝術家以植物為主題妝點生機盎然的空間氛圍;此外,也邀請八位年輕藝術家以植物為主題,在清眷49、51、53、58號房舍辦理「艸木漫蔓」聯展,展期至5月1日止,本週末適逢勞動節連續假期,民眾不妨到清水眷村園區享受一場洗滌身心靈的「森」呼吸!

港區藝術中心表示,今年的清眷森活藝術節於上週末開幕,特別舉辦特色市集、綠手作課,並邀請歌手演唱,吸引數百位民眾前來漫遊清眷,而「艸木漫蔓」聯展邀請從艸木的近身觀察出發,思考在一座城市中植物所扮演的角色,歡迎民眾把握機會前往漫步清眷、遊賞藝術。

走進清水眷村文化園區,處處可見藝術家發揮創意巧思,讓清眷空間更顯生機盎然。「不廢跨村實驗室」楊芳宜及「鐵絲捲捲」林俊作,運用再生編織的方法,用回收塑料及鋁線將日常常見的扶桑花、黃裳鳳蝶、綠繡眼及構樹放大,在戶外空間創作《森塑「大」自然》,轉廢為用塑造森活再生風景,讓民眾從「大」自然中,看見生生不息的共生日常。

藝術家林資芬、吳宜靜則有感於清水眷村地底下古老的遺址碎片與土壤中微生物共存的豐富生態系統,以「根系」、「菌根」重新詮釋植物與真菌共生的豐富生命力,作品《地下森林:根系與菌根》,將地底下的樹林界互聯網「樹聯網」(wood-wide web)以工業廢布、金屬線、塑膠填充材及容器碎片等複合媒材進行創作,並結合眷村及清水在地常見的刀傷草(小黃花)、韭菜、地瓜等日常小植物再現於建築牆面,巨大牆面的精彩創作吸引不少民眾駐足拍照。

駐村團隊中空場域以家中傳統花圖式的厚重棉被為構想創作「植被子」,作品就像一張攤開的棉被,中間簍空的部分可看到天空,色塊布料隨陽光照射而呈現顏色變化,民眾置身其中光影色彩更映照其身,產生不少樂趣。游孟筑以纖維編織技法與染色技巧,賦予植物新生命;黃梓鈺以麻線、棉線創造《後花園》;施姵如、蔡季庭、謝孟蓉、謝綺文以膠彩寄情植物訴說故事、紀錄日常;謝志康、孟家彤描繪花草詮釋當下發生的現象、尋找自我,每位藝術家皆將蔓生的艸木想像成充滿各種可能的邊界,表現出豐富的想像及可能性。

港區藝術中心說明,戶外展覽將持續至5月8日止,雖逢疫情升溫,活動現場均落實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防疫規範,請民眾參與活動時量測體溫、手部酒精消毒、全程佩戴口罩及保持安全社交距離,並鼓勵大家完成第三劑疫苗注射以加強健康防護,安心參與各項活動。更多活動資訊請上港區藝術中心官網  (http://www.tcsac.gov.tw/)或清水眷村文化園區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art436/)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