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清水眷村化身藝術轉運站 駐村藝術家與新貌獎歷屆得獎者聯合展出|臺中市港區藝術中心

新聞/訊息
:::

清水眷村化身藝術轉運站 駐村藝術家與新貌獎歷屆得獎者聯合展出

臺中清水眷村文化園區辦理「微衛星實驗創作基地」藝術家駐村邁入第三年,向全國廣徵具前衛、新銳、實驗性且能突顯藝術家個人識別性的創作計畫,自今年7月至10月期間由五組共十位藝術家進駐。駐村藝術家於10月1日起至10月30日期間以「藝術 轉運站」作為策展主題,在清眷42戶區西側49、51、53、54、58號房舍及東、西側戶外空間舉行創作成果展,邀請民眾搭乘藝術列車共襄盛舉,一同體驗既在地又國際的藝術饗宴!

臺中市港區藝術中心表示,今年邀請東海大學美術系專任副教授張惠蘭擔任總策展人,在藝術家進駐期間,以一名中介者角色引導藝術家們創作與溝通。本屆駐村藝術家許多都具有國際駐村的經驗,受疫情或時間等因素,在不同的地方與創作選擇下匯聚清水眷村,而微衛星實驗創作基地就如同藝術轉運站一般,化身為創作者跟觀眾能進一步親近藝術的中途站,匯集了短暫卻珍貴的交會。藝術家們在進駐期間藉由田野調查蒐集故事進行個人(團體)的創作與共創,並相互啟發、擴張,以不同的視角鏈結眷村歷史、人文環境及人物故事進行一連串的現地創作。

來自日本的藝術家宇田奈緒,在本次進駐期間以「對話」作為交流的主要方式,將在地故事與在清水所拍照片轉化為寧靜敘事的影片形式,創作作品《一路平安》,藉由藝術保存了將隨時間流逝而失去的在地故事。而具豐富創作經歷的李燕華,以視覺性土地測量方式,再透過攝影、複合媒材結合繪畫呈現自身的藝術語言,本次展出《找尋內心的家系列》作品。曾有眷村生活經驗,同時也是插畫家的莊博雅,在駐村期間化身「家書郵局」局長,以平易近人的表達方式用畫說出眷村的故事;展覽同時呈現駐村期間民眾參與創作所留下的郵票畫卡。而本次駐村的兩組藝術團隊之一,陳麒文與王崧合雙人組合,在房舍中運用「新媒體AR」結合「膠彩」,在既有的眷村場域中重塑一個想像中平行時空的世界。另一組團體「夜間飛行者」中的劉文韜與柯頌葳、宋孜穎、李翊如、賴盈如四位團隊夥伴以「重現」作為駐村的主題,尋找各種媒材與形式重現清水眷村曾經擁有的生活樣貌。成員中的柯頌葳,創作作品《躲貓貓》,繪製了多隻獸型生物躲藏於清眷園區戶外空間,邀請民眾一起找尋。

此外,本年度除了駐村藝術家創作成果展,10月1日起,在清水眷村園區也特別邀請「臺灣美術新貌獎」得獎藝術家簡翊晉及徐瑞謙進行「新貌之家–家屋改造」的創作計畫。藝術家簡翊晉為105年臺灣美術新貌獎首獎得主,本次特別於37號房舍創作《麥可盧因斯計劃2022》清水眷村作品,藉由微小的觀景窗觀看其中,型塑現代人觀看社會的姿態,也引領觀者回溯與想像當年的景象;同樣曾於106年新貌獎入選的藝術家徐瑞謙,則於22號房舍院子創作《微微晃動》,作品探討透過物件的介入及移動軌跡開啟對於空間場域的觀看視角,探討眷村空間的動、靜態關係。

港區藝術中心進一步表示,清水眷村文化園區是全國唯一同時擁有清水中社考古遺址及聚落建築群,雙重文資身份之眷村,園區本身就是豐富的臺灣歷史篇章,藉由藝術家進駐及定期辦理豐富的藝文展演,園區已成為「培植當代藝術的沃土」,歡迎民眾抽空走訪清水眷村,遊賞藝術家們精彩作品。更多活動訊息請上港區藝術中心官網(http://www.tcsac.gov.tw/)或清水眷村文化園區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art436/) 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