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臺中清水走走藝術季-潮生共境
- 活動日期:2025-10-10 09:00 ~ 2025-11-09 17:30
- 活動地點:港區藝術中心、清水眷村文化園區
- 主辦單位: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 聯絡窗口:視覺藝術科陳先生
- 聯絡電話:04-22289111#25219
「2025臺中清水走走藝術季」由臺中市政府文化局主辦,亼光工作室有限公司策劃,將於114年10月10日至11月9日港區藝術中心與清水眷村文化園區展開。藝術季以「潮生共境」為主題,集結五組藝術作品、四件民眾共創作品、八場創作工作坊、四場展覽導覽與兩場主題活動,邀請民眾帶著愉快探索的心情,散步、觀察、傾聽,與風、海、濕地、候鳥與其他生命重新相遇,共同感受自然與人類之間的共生關係。
此次展覽核心聚焦於清水沿海的自然環境與變遷歷程,透過藝術語言回應氣候變遷、濕地保育與能源永續等重要議題。邀集蔡咅璟、張晏慈、鍾瓊儀、林資芬、賴英翔等五位藝術家,以機械互動、地景裝置、數位投影與民眾共創形式,打造清水專屬的公共藝術場域。
本次展覽共邀請了五組藝術家參與創作,他們各自以不同的方式轉意自然風貌。
蔡咅璟的《招潮蟹之春》以濕地生物求偶行為為靈感,打造互動式聲音裝置,讓民眾以音樂召喚機械螯舞;賴英翔的《風形之脈》是一件垂直軸風動裝置,轉化風力為雕塑律動,直觀呈現風的能量與地貌互動;林資芬的《流變之景》結合海廢編織與地形高差,營造潮間帶流動感;鍾瓊儀的《浮生圓境》以羊毛氈打造如濕地苔蘚般的氣泡圓境,融合親子共創生物圖騰,形成富生命感的感官場域;張晏慈的《再見黑巧克力》以候鳥遷徙為敘事軸,結合音場與仰視視角的數位投影裝置作品,描繪一場即將啟程的再會——或是永別。從晨曦濕地到風雨遷徙,觀眾將與黑嘴鷗一同行經天際,穿越逐漸消逝的棲地與記憶。
除了展覽裝置,本屆藝術季也規劃豐富的民眾參與活動,從「流域地誌」泥染創作、「秘密洞」聲音工作坊,到「遷鳥樂園」風車製作與「濕地織光」杯墊刺繡,涵蓋親子族群與藝術愛好者皆能參與的多元形式。同時推出自助式探索學習單《潮境任務卡》,邀請觀眾以繪圖、書寫等感官方式回應展覽內容,並將成果張貼於《潮境小屋》裝置牆上,構成一面集體記憶的感知地景。展覽期間也將舉辦主題座談《潮生共境:藝術共生紀實》,由策展人與藝術家親自分享創作歷程與現地實踐,帶領觀眾深入理解本屆藝術季與地方環境、社群之間的連結與對話。
本屆清水走走藝術季不僅延續過往對地方文化的關注,更拓展至自然、環境與未來的深層命題。藝術作品不再只是觀看的對象,而是啟動感知、引發討論的媒介,讓每一位參與者都能在與自然的互動中,看見自己與這片土地的連結。
【展覽期間】114年10月10日至11月9日止
【展覽地點】港區藝術中心、清水眷村文化園區
【開幕式】114年10月10日(地點:清水眷村文化園區信義小站前)
【主辦單位】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策畫團隊】亼光工作室有限公司
「2025臺中清水走走藝術季」民眾參與活動時程表如下~均採網路報名方式,相關報名資訊將「階段性」po在「港區藝術中心」粉絲專頁,邀請市民朋友一同參與!
*如有藝術季展覽相關問題請電洽04-22289111分機25219(臺中市政府文化局視覺藝術科-陳先生);工作坊報名相關疑問請電洽0975-206-231(亼光工作室有限公司-黃小姐)
工作坊名稱 |
執行(講師) |
時間 |
地點 |
報名名額 |
《流域地誌》泥土染畫展參與計畫 |
黃英誠 |
9/13(六)14:00-16:30 |
清水眷村文化園區信義小站 |
15人 |
《浮生圓境》編織共創工作坊 |
鍾瓊儀 |
9/27(六)14:00-16:00 |
港區藝術中心會議室B |
15組 |
《流變之景》海廢編織共創工作坊 |
林資芬 |
9/28(日)14:00-17:00 |
港區藝術中心會議室B |
20人 |
《潮生共境:藝術共生紀實》成果座談 |
策展人、五位藝術家 |
10/11(六)14:00-15:30 |
港區藝術中心一樓大廳 |
30人 |
《潮生共境》作品導覽 |
策展人或藝術家 |
10/18(六)、10/25(六)、11/02(日)、11/09(日)15:00-16:00 |
作品位置(報到位置:港區藝術中心展廳入口處旁) |
單場15人 |
《浮生圓境》編織工作坊 |
鍾瓊儀 |
10/19(日)14:00-16:00 |
清水眷村文化園區信義小站 |
15組 |
《來自土地的顏色》泥染方巾創作參與計畫 |
黃英誠 |
11/01(六)14:00-16:30 |
清水眷村文化園區信義小站 |
15人 |
《濕地織光》地景圖像杯墊織作工作坊 |
鍾瓊儀 |
11/08(六)14:00-16:30 |
港區藝術中心會議室B |
20人 |